疫情防控中的科学道理:病毒的传播——漫游星空名师讲坛通讯稿

发布者:杨钰晨发布时间:2021-09-28浏览次数:450

随着疫情的常态化防控,戴口罩已经成为了人们的一种习惯。这一看似简单的行为背后其实蕴含着丰富的科学道理。2021年9月23日下午,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隋国栋做客我校,在小剧场为预备和初一年级带来一场主题为“疫情防控中的科学道理——病毒的传播”的精彩讲座。

隋教授从新冠病毒广东某餐厅爆发案例和香港淘大花园爆发案例说起,病毒感染人数之多、速度之快、威力之大,实在超乎大家的想象。

经过隋教授的讲解,大家了解到感染者咳嗽、打喷嚏、说话、唱歌或深呼吸时,会从口或鼻中释放出微小的液态颗粒,造成病毒传播。这些液态颗粒从较大的“呼吸液滴”到较小的“气溶胶”不等。当前证据表明,该病毒主要在彼此有密切(通常在1米以内(短距离))接触的人之间传播。当含有病毒的气溶胶或飞沫被人吸入或直接与人的眼、鼻或口接触便可能造成感染。病毒也可能在通风不良和/或拥挤的室内环境中传播,人们在这类环境中往往会停留较长时间。这是因为气溶胶能悬浮在空气中或漂浮至1米以外(远距离)。人们还可能因触摸被病毒污染的表面后不洗手就触摸自己眼鼻或口部而受到感染。

总之,鉴于飞沫和气溶胶的传播特点,隋教授提醒大家预防新冠病毒,最有效的手段还是戴口罩、勤洗手、勤通风、保持安全社交距离。

讲座尾声,同学们学思结合,积极与隋教授互动,全场学习氛围浓厚。隋教授对二附校学子的灵敏思维和广博的知识面表示欣慰和赞许。

愿学子收获满满,继续前行,我们相约在星空下!

撰稿:李梦欣

图片提供:艾欣

审核人:艾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