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学课堂 智创精彩——复旦二附校第八届青年教师(文科组)教学评优活动

发布者:陈靖发布时间:2024-12-27浏览次数:10


 

为全面贯彻“双新”理念,推进“人工智能支持学习方式变革的慧学课堂构建研究”实践,复旦二附校举办了第八届“青年教师(文科组)教学评优活动。本次活动旨在探索提升学科素养培养的有效路径,为青年教师搭建展示与成长的平台,助力教学能力提升和专业发展。

本次评优活动聚焦文科组教学,涵盖语文、英语、道德与法治、历史四大学科,共有中小学43位四十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参赛。比赛分为初赛和决赛两个阶段,初赛侧重教学设计,决赛聚焦课堂教学。学校邀请市区教研员、学科名师等校内外专家担任评委,经过科学严谨的评审,评选出了一批“善思智教”的优秀青年教师,充分展示了扎实的教学功底与卓越的创新能力。

以下是获奖名单:



(小学组)

一等奖:范仰仰、王薏珺、施杨雯

二等奖:王紫薇、刘欣蕾、陆婧曦(宝山新江湾)、张雯倩

三等奖:徐倩、罗一靓、吴春玉、张婧靓、陈诗、孙冰洁



(中学组)

一等奖:宣苗苗、黄林林

二等奖:肖丹怡、黄丽婷、刘金金

三等奖:桂晓梅、陈娜、陈一芒、孙星露



  1. 启迪智慧,动员启航——教学设计比拼
    活动前,教务处详细解读了本次评优活动的背景、流程及形式,并认真倾听参赛教师的意见与建议。初赛环节要求参赛教师撰写一份完整的教学设计,包含教案和教学说明。经专家评审,共有22位教师脱颖而出,成功晋级决赛。

(二)技术融入,创新驱动——信息技术赋能实践分享

决赛前,教务处组织了一场主题为“AI赋能教学,引领教育创新新时代”的专题培训,特邀刚在2024年上海市基础教育中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中荣获一、二等奖的张瑶婷、刘伟老师,以及参与录制教育部精品课程的袁锦老师,分享他们在信息技术应用中的实践与经验。

张瑶婷老师通过AI绘图和视频制作重现历史画卷,让历史知识从静态文本跃升为生动的视觉体验。刘伟老师依托智能平台“三个助手”,为学生提供多样化学习资源,支持个性化学习节奏。袁锦老师利用VR虚拟实验室模拟真实实验场景,降低实验风险,同时帮助学生掌握实验技能。

三位老师充分利用AI交互技术和数据分析,将传统课堂转化为充满互动与探索的学习空间,展示了信息技术赋能课堂教学的创新力量,更启迪了参赛教师对未来教学模式革新的思考与实践探索。

(三)杏坛竞秀,才华闪耀——决赛磨砺见证成长

决赛环节,22位晋级教师通过实际课堂教学展现了精湛的教学技能和独特的教育理念。


小学组

低年级的语文教学重在激发学习兴趣,保护学习欲望。一年级的教师们在执教《两件宝》时,或采用游戏来提升课堂学习的趣味性,或播放动画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营造了活泼欢乐的学习氛围。《纸船与风筝》是二年级的一篇无注音课文,两位教师趣设教学环节,鼓励学生探究多种识字途径,还梳理出实用有效的识字方法,为学生的自主阅读打下基础。

三至五年级的习作课是语文教学中的“老大难”,为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提高习作能力,教师们各显神通。三年级的两位教师执教《那次玩得真高兴》时,引导学生分享个人经历,梳理写作方法与表达技巧,为学生的个性化写作提供了支架。四年级的教师们执教《我的心儿怦怦跳》,不仅带领学生们在思辨中体会到“心跳”的多重意蕴,还把人工智能引入课堂,展示了AI在题材收集、词句润色、语法修改等方面所具有的强大功能,为学生学习习作提供了新方法。五年级的教师以夕阳引发学生共鸣,在热烈的讨论中帮助学生厘清了《____即景》的习作要求,最后创设情景,师生协力共作“夕阳即景”朋友圈小作文。

面对一年级英语新教材的变动,青年教师们勇于挑战,进行了同课异构。她们巧设情境,借助歌曲互动、儿歌诵读等丰富的教学活动,把抽象的英语知识具象化,帮助学生们在演一演、说一说中理解并运用所学内容。

初中组

在“Masters of Memory” 的英语课堂中,老师们鼓励学生带着 “who, what, why, how”四个维度深入挖掘语篇内容,通过自主阅读和深入分析,激发他们对文本内容及其深层意义的思考。在输出环节,宣苗苗老师通过四个AI智能体的对话设计,激发学生过程性提问和对记忆大师方法的探讨,促进了语言、文化与思维能力的协同发展。在黄林林老师设计的读后活动中,学生通过选择记忆大师进行续写语篇,分析素材的相关性与多样性,将输入知识转化为语言输出。桂晓梅和孙星璐两位老师的教学设计环环相扣,注重思维启发与能力培养,为学生创造了丰富而深刻的学习体验。

在语文学科的比赛中,教师们在《毛主席在花山》一课的教学中,充分结合课程标准和教材特点,融入真实情境,展现了教师的创造力。黄丽婷老师以课本剧为载体,围绕剧本编排展开探究,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分析与表演深入理解语言文字,全面提升了学生的表现力与语言感知力。肖丹怡老师则借助AI技术辅助教学,既帮助学生沉浸式进入课文情境,又实现了学习效果的实时监测,为语文教学的数字化赋能提供了鲜活的示范案例。

在《从考古发现看中华文明的起源》的历史活动课中,教师们突出了数字化与学科深度融合的创新亮点。刘金金老师在课堂创设了博物馆布展的教学情境,学生借助AI智能体“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金博士”,围绕考古主题展开小组PK赛和热烈讨论。这种多感官、全参与的教学设计,不仅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深入探索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发展,还有效激发了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充分体现了历史教学的实践性与时代性。

本次活动通过多元教学实践,展现了青年教师在教学设计、课堂实践及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专业素养与成长潜力。这不仅是一场教学能力的竞赛,更是一场教育理念的交融与智慧的碰撞。复旦二附校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继续推动“双新”教学改革,助力教师专业成长,打造更具活力与创新的教育生态。


                                             撰稿:韦孟云  宋晓娴   桂晓梅

                                             审校:王雅萍   曹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