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5日,杨浦区初中数学七年级综合与实践教研活动在复旦大学第二附属学校举行。
本次活动旨在落实双新推进,实践教学转型,激活素养表现。来自全区的七年级数学教师齐聚一堂,共同研讨实践综合与实践教学的新路径。本次活动特邀徐汇区教育学院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初中数学教研员徐晓燕莅临指导。活动由区初中数学教研员顾群主持。
第一部分 复旦二附校七年级备课组活动展示
·第4课时课例展示
复旦二附校高洁作课例展示
复旦二附校高洁老师授课的主题是《制定“阅读之星”评选方案》。高老师首先从因素选取、因素量化、模型初探等方面带同学们回顾学习成果,然后四个小组依次进行方案分享。在方案讨论环节,各小组能够发现前一组方法中的不足,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改进方案。从最基础的专家打分法,到归一化处理和异常值筛选,方法逐步递进,展现了层层深入的分析过程。高老师还邀请了统计学的专家和语文教师参与课堂点评,对课堂内容做了跨学科的反思总结与拓展延伸。
课上,有的小组巧妙运用 Python编程实现数据自动化处理,有小组提出创新性归一化方案,分别展现出对技术工具的掌握运用和创新意识。学生们展现出的批判性思维、通过与 AI对话自主学习的能力也令人眼前一亮。
小组组长汇报“阅读之星”评选方案
学生评价与提问
交通大学葛冬冬教授点评各小组方案
复旦二附校语文备课组长刘小莹点评活动
·单元设计解读
复旦二附校忻颉轶作单元解读
复旦二附校忻颉轶老师就“体验整式魅力:‘阅读之星’方案制定的单元设计”进行了主题发言。该设计立足于新课标和新教材,通过项目式学习,围绕“能否通过数学模型准确评估学生的阅读能力与表现,从而评选出阅读之星?”这一关键驱动性问题展开。课程分为“理解与分析”和“模型的构建、应用与迭代”两个项目单元,共4课时。正如李院士所言:“模型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尽管完美难以企及,老师们在备课中始终追求更优的教学策略。
·第1、2课时说课
复旦二附校顾雪说课
复旦二附校顾雪老师对第1、2课时说课。顾老师首先通过解读教参,明确了制定“阅读之星”评选方案的流程。第一节课,顾老师引导学生围绕因素选取的合理性、科学性展开讨论,并探讨因素量化的方法。第二节课,学生经讨论选定整式模型建立计分公式,却对方案合理性存不同意见。课后,顾老师鼓励学生据此分析解决问题、优化方案。这两节课培养了学生思考、质疑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评价与思考
复旦二附校郑淑娟作评价与思考
复旦二附校郑淑娟老师从评价策略、评价量表设计阐述了评价在活动中的价值是推动促进而非证明判定。郑老师用统计图表、词云和学生采访视频展示了若干个评价内容的结果反馈,并以此展开思考、反思与展望。评价数据反映了综合与实践活动能提升数学应用的能力、能拓展创新思维能力。在今后的开展中要关注小组分工、活动时间分配和过程性资料积累。最后,郑老师还鼓励所有数学老师勇于实践,透过数学用智慧之光点亮每一个角落。
研讨交流
上音实验学校蒋佳琦发言
上音实验学校的蒋佳琦老师以“实践中难点如何解决”作为发言主题向大家介绍了上音实验学校教研组在“阅读之星”评选方案的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成果,并就课程难点发表了自己的观点。蒋老师认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活动”并不是一种目的,而是一种途径。途径的表示方式是多样的,但最终达成育人这一目的是一致的。
专家点评
徐晓燕专家点评
徐晓燕老师从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深入剖析了综合与实践教学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及在新课程、新教材背景下,如何更好地推进实践教学转型。徐老师强调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程充分展现了两种核心素养:一是学科素养,二是促进一般学习与发展能力的素养。其中,数学素养具体体现在数学抽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数据观念以及模型观念上。徐老师赞赏高洁老师的课例设计是以数据为依据进行推理,即通过让数据“发声”,进而对数据进行建模处理,以此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与建模能力。徐老师还强调了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老师始终伴随左右,提供适时的评价与指导。最后,徐老师建议为了确保活动的有效性,评估应先行,即量规可以提前给予学生告知他们需要完成哪些任务。徐老师的精彩讲解和独到见解,为与会教师们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激发了大家对于综合与实践教学转型的深入思考。
顾群专家点评
顾群老师对复旦二附校七年级数学备课组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备课组的四位老师好学好钻研、团结协作、相互支持、共同面对新挑战。从7月新教材培训开始,他们不断在学习、思考、设计,才有今天的精彩呈现。顾老师鼓励所有老师要把综合与实践教学踏踏实实地开展下去,让数学学习跳出传统框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潜能。作为数学老师,我们的使命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推动学生打开知识的大门去求索、去探寻、去创造。
最后,复旦大学第二附属学校党总支书记瞿丽红就此次教研活动谈了自己的感想。 在展示与汇报中,学生们通过质疑、探究、验证和实践,逐渐构建起一套属于自己的思想殿堂。这让她想到封东来院士来我校做讲座的主题《瞬间与永恒》,一节数学课是瞬间的,有具体的方案、问题、公式、定理,但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和科学探究精神是永恒的,学生们的感悟、好奇、探索也是永恒的,数学是一门追求永恒真理的学科。科学探究精神不会因时间的流逝而褪色,它会在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乃至学科发展和国家发展中发挥作用。
本次教研活动为区域学科教师搭建了交流学习平台,推动新课程落地,期望老师们对如何进行综合与实践的设计与教学有更深刻的认识,期待为学生带来更优质、更生动、更全面、更广阔的初中数学新课堂。